廖三宁,正在悄悄变成“小外援”

来源:JRS低调看直播
场均20分5.6助攻2抢断,命中率53.6%,防守端2抢断0.6盖帽。

这样的表现放在本土球员应该属于顶尖的那一小搓里。

这就是第三阶段廖三宁打出来的数据,不算第44轮带伤打宏远的中途告退,他在第三阶段的8场比赛均呈现出了堪称蜕变的姿态。

undefined

在搜索引擎敲出廖三宁这个名字,你很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结果——“有了廖三宁,还要什么费尔德?”

“用廖三宁取代小外援”,这样的说法并非标题党,而是闵鹿蕾指导正在北控实践的事情。

第46轮的京城德比,由于上半场费尔德和里勒两名小外援的犯错回合远多于高光镜头,闵指导下半场索性撤下费尔德和里勒,改用大外援桑普森,并把策动进攻的职责交给廖三宁。

通常来说,CBA球队撤掉外援改用本土球员发起进攻的衔接段都会面目全非。可当时发生的是——廖三宁上场后连续用小外援的方式打进2球,并且和桑普森一起把原本两位数的落后分差追到只剩3分。

undefined

闵鹿蕾指导换下里勒,然后廖三宁立刻用小外援的方式完成得分,这种回应在闵指导心中必定会加分

到了第4节最后5分钟,闵指导才把里勒拿上来换掉桑普森,取代廖三宁作为北控的主攻点。闵指导试图用里勒的得分爆发力逆转比赛,但最后的结果是反倒输了7分。

虽然都是小外援,但费尔德可以作为组织者,而里勒只能是个突击手。但闵鹿蕾想要延续第二阵容的强度,不想第二阵容变成纯靠里勒打巨星球的舞台,那么就需要一名球员能够对位接替费尔德的工作。

杨健在解说中总结了费尔德的作用——“他不止是个人得分,带动球队也很重要”,这也是“第二阵容费尔德”扮演者的要求。

undefined

其实在前两阶段费尔德缺席的比赛里,廖三宁已经有场均17分7.8助攻2.8失误的表现了。随着廖三宁越打越好,尤其是从国家队回来以后第三阶段明显涨球,闵鹿蕾指导也相应赋予了他大量持球策动的自由度。

当他和里勒搭档时,很多时候是三宁在弧顶持球策动。即便费尔德在场,廖三宁和他在弧顶指挥的比例也几乎是五五开的状态。

从数据上看,场均20分5.6助攻的廖三宁担得起这份职责。而从比赛内容出发,廖三宁的持球攻击能力是他能扮演进攻核心的底气,场均20分的底层原因是他能持续给对位球员施加压力,并且可以借助队友掩护对防线形成破坏。

我认为廖三宁的打法相当“美式”,而他的动作细节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郭艾伦。

undefined

靠大幅度的过人和低空上篮完成得分,有点郭艾伦的味道

虽然廖三宁没有绝对的速度和爆发力,但他能靠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球感完成一对一的单点突破。大幅度体前变向是他突破过人的经典起手式,而他在抹过防守后,细腻的手活儿又令他在终结这件事情上具备很强的把握度。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抛投也是廖三宁的标志性技巧

undefined

赛季至今,廖三宁的篮下作业效率是本土后卫第一档的存在。他每百回合的篮下冲击频率只少于崔晓龙和赵睿,而64.0%的命中率在同级别球员里只比孙铭徽稍逊一筹。

我们公认的本土最具冲击力的后卫赵睿,在这方面的数量和廖三宁几乎持平,但纸面上的效率要弱于廖三宁。

undefined

既然我们是要把廖三宁当作小外援去使用,那么也不妨把他和小外援一起对比。而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和同位置的外援对比,廖三宁在篮下的终结效率也是平均水平往上的行列。undefined

所以很多球队也是用锋线球员去错位限制廖三宁,而不是让后卫对位防守。

undefined

崔永熙错位防老表廖三宁,还是被后者利用节奏晃开军训

不仅是篮下,廖三宁也能有效的利用中距离区域形成得分,他中距离出手的数量和效率综合起来是本土同位置球员范围内的独一档。而中距离区域是我们通常说的“球星区”,这也正是我们说他有小外援观感的原因之一。

undefined

undefined

最后6秒处理球,借助队友的掩护形成错位,晃开空间后中距离投篮打进

undefined

这回合三宁没有选择把球交给里勒,而是自己处理球,左手突破中距离急停干拔打成

当廖三宁能够持续的持球制造威胁,那么防守必然会因他的一举一动产生改变。这样一来,他就能利用防守的变化给队友输送弹药。

第三阶段以来场均5.6助攻/2.0失误的效率,证明廖三宁有作为组织者的视野和传球基本功。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其实这两样事情很多本土后卫都有,但真正优秀的战术核心,真正能和小外援比肩的事情不在这两方面。而是要看这名球员是不是能在防守形成压迫的小空间内,稳健的处理球。

别人在高压之下丢球,你在高压之下还能把球择出来形成助攻,那么你就是超级高水平。

undefined

undefined

小外援的价值就在于此,即便是多人夹击也能把球搞活,这才是能真正在战术层面创造超额收益的事情。这是平均线上的本土后卫达不到的标准,也是廖三宁观感上有别于很多本土后卫的关键所在。

廖三宁扎实的基本功赋予他在小空间内处理球的技术,能够在对手压迫下长时间持球不失误,尤其在多人夹击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防守对你形成局部多防少的时间越久,相应你的队友形成多打少的时间也越久。

当你能够这样拖住防守,延迟他们回到原本防守位置的时间,那么你改变防守的能力也就越强,作为组织者的价值也就越大。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闵鹿蕾指导会把廖三宁持球策动的优先级抬到如此高的地位。“高效得分终结”+“改变防守的能力”,其实足以让三宁被视为一名身体能力弱化的小外援了。

如果廖三宁可以把干拔三分打磨成稳定的得分手段,那么他就可以充当一名小外援使用了。

undefined

三宁如果这种球能稳定投进,那么跟小外援好像也没什么差别?

廖三宁更讨喜的地方是,他不仅进攻端绝对可靠,防守端也是位斗志旺盛的铁人。他有绝对意愿去盯防对手的箭头人物,打宏远他主要对位的是沃特斯(虽然被后者打爆了),打北京防的是布克。

undefined

错位抢断+反击得分

undefined

单防成功+反击得分

undefined

顶住了威姆斯的错位攻击

而在第32轮对阵广州龙狮,因为费尔德感冒缺席,闵鹿蕾指导决定要调首发阵容,他想要一个能对得上崔永熙的球员上场,而矮小崔一头的廖三宁主动请缨。

结果廖三宁非但没有被自己的老表崔永熙通过错位欺负,反而把崔永熙防成了隐形人——全场比赛小崔在廖三宁的贴防下只拿到12分,而且首节比赛得分挂0,上半场快结束时才靠着追身三分破荒。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防下小崔的强攻并且引领反击

赛后,闵鹿蕾指导用“攻防两端全场最佳”来形容廖三宁。这场比赛,廖三宁足足打了45分钟。

不难看出,廖三宁已经获得了闵鹿蕾指导充分的信任。而这份信任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日常的训练、比赛逐渐积累而成的化学反应。

当闵鹿蕾指导有特殊的战术需要时,廖三宁不论是封锁崔永熙,还是替代表现不佳的费尔德和里勒,他总能身先士卒交出满分答卷。在刚结束的第48轮比赛,当费尔德和里勒都陷入低迷的时候,廖三宁又成为了闵鹿蕾指导打出的那张牌——三宁全场打了将近29分钟,这和费尔德和里勒加起来的时间差不多。

而这种事情就会形成正向的循环,让教练在三宁身上投入更多资源。

undefined

其实从闵指导对廖三宁的使用上,也能够看出他对北控彻头彻尾的改造。从表面上看是拉体能、打快、长轮换、外线主导,但核心思想是“没有固定谁一定能坐稳主力”。

符合战术需要的球员就能得到使用,这件事情贯穿了北控男篮的整个赛季。需要投篮的阶段是孟子凯主打,需要拼抢的回合是陈国豪轮换,而更适合打首发4号位的王少杰,也在伤愈归来后立即得到了首发位置......

放在其他球队,廖三宁不太可能有机会在主导球这件事情上优先级高过小外援,但在北控他却获得了这样的待遇。通过休赛期对于体能的拉练(三宁也表示过经过去年夏天的特训,他现在的体能好了许多),和屡次临危受命不辱使命,廖三宁向闵鹿蕾证明自己能够和小外援一样消化球权。事实也证明,闵鹿蕾这样的做法给球员和球队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undefined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外部性。大概意思就是你做了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对不参与事件的第三者产生了影响。

闵鹿蕾对于北控的改造,廖三宁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成长,似乎也给中国男篮带来了所谓的“正外部性”。

虽然廖三宁的养成出发点是让北控变得更好,但无形之中好像给了乔尔杰维奇在核心后卫的人选上多了一些启发——他是不是能担当赵睿的候补呢?

之前杨鸣指导曾经谈过他对联赛和国家队之间关系的看法,他提到:“国家队级别的球员,在联赛要多想想一些可以在国家队派上用场的打法、技能、开发的新位置。”

如今,廖三宁也是国家队的一员了。也许在未来的比赛里,闵鹿蕾指导应该更坚定让三宁像小外援一样操刀进攻的打法。并且,在姚主席已经明确国家队已经进入锻炼新人的周期下,廖三宁值得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undefined

毕竟,中国男篮核心后卫上的积贫积弱,始终是我们没有解决的症结呀!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厂村体工队”看看,有更多NBA、CBA相关考古、评论和人物内容>>